小动物心电图基础——导联系统、心电图的形成及平均电轴

【据cnsav.com:曹燕】心肌细胞收缩最先源于一个电激动,该激动沿特定的路径传至整个心脏引起心脏机械性收缩,这种心脏电活动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即为心电图(简称ECG)。

心脏作为机体的“循环泵”,具有协调的收缩功能。双侧心房收缩时,血液注入左右心室,随后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心肌细胞收缩最先源于一个电激动,该激动沿特定的路径传至整个心脏引起心脏机械性收缩,这种心脏电活动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即为心电图(简称ECG)。

电激动首先激活双侧心房,在一段间期后,激动左右心室,之后心脏须有足够的间歇以使血液重新充盈心脏,从而为下一次的激动和收缩做好准备。这种激动周而复始,随机体运动需求量增大而节率加快,休息时则节率减慢。


一.导联系统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机体看成为一个容积导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心脏电活动按力学原理可归结为一系列的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心电图上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一系列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不同导联轴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环在有关导联轴上的再投影。不同的导联用于综合评估心脏激动过程,每个导联均有方向和极性。当心脏激动沿该导联的正极传递时,可记录一正向波;去极化波向该导联的负极传递时,可记录一负向波。若心肌电激动波传导方向与该导联平行,便可记录到一个相应的大波;导联轴的方向与电传导的方向越接近90°,所记录的波越小;当电激动方向与导联轴垂直时,波形变为等电位波。

双极和单极导联在小动物临床均有应用。标准双极导联可记录体表两个不同电极间的电位差,导联轴的方向为这两点的连线方向。加压单极导联(阳极)记录体表某点的电位变化,“威尔逊中心电极”(Wilson’s central terminal [V])通过将其他电极的平均值模拟心脏总电位(或零电位),形成单极导联的负极(图1)。

二.P-QRS-T的形成


所有心肌细胞均有其电活动性,窦房结(SA node)电活动节率最高,也是心脏节律的“控制者”,称为“起搏点”。窦房结节率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如交感神经(兴奋时节率加快)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节率减慢)。

心脏激动起自窦房结,使心房肌细胞发生去极化,随后去极化波传至房室结(AV node)时传导速度减慢,形成一段延时。激动通过房室结至希氏束,在室间隔后分为左右两个束支(进入左右心室),左束支又可分支为前束支和后束支,最后传导至浦肯野纤维。

三.典型心电图各波及其时限


正常心电图由心房激动波和心室激动波组成。心房激动波以P波表示,心室激动波由心室肌去极化产生的QRS波群和复极化产生的T波组成(图2)。

(1)P波(P wave)

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右心房先产生激动,然后左心房激动。因此一般认为P波的前半部表示右心房肌去极化时的电位变化,后半部表示左心房肌去极化时的电位变化。P波的持续时间(P波时限)表示兴奋在两个心房内传导的时间。 

(2)P-R段(P-R segment)和P-R间期(P-R interval)

P-R段是从P波结束到QRS波群起点的一段等电位线,其距离代表心房肌去极化结束到心室肌开始去极化的时间,即激动从心房传至心室的时间。

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引起心室肌去极化的时间,相当于P波时限与P-R段时间之和。

(3)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又称QRS综合波、QRS复波、心室综合波或心室波群(ventricular complex),由向下的Q波、陡峭向上的R波与向下的S波组成,代表心室肌去极化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激动经传导系统到达室间隔后按一定的路线和方向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导联的QRS波群。QRS波群的宽度(QRS波群时限)表示激动在左、右心室肌传导所需的时间。

(4)S-T段(S-T segment)

S-T段指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段等电位线,相当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相。此时全部心室肌都处于去极化状态,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而呈一段等电位基线。

(5)T波(T wave)

T波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振幅较低、时限较长的波,代表左、右心室肌复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犬猫T波可为正向、负向或双向。 

(6)Q-T间期(Q-T interval)

Q-T间期又称心室电收缩时间,是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之间的距离,其时限代表心室肌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的全部时间。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时限越短;心率越慢,Q-T间期时限越长

(7)R-R间期(R-R interval)

R-R间期又称P-P间期(P-P interval),是指前一心动周期R波的顶点(或P波的起点)至下一个心动周期R波顶点(或P波的起点)之间的距离,其时限相当于一个心动周期所需的时间。

四.平均电轴        


平均电轴(MEA)是指心室去极化过程在额面的平均方向,它是心肌从开始激动至结束中所有瞬间向量的总和。对心电向量的评估可帮助临床兽医鉴别诊断主要的心室内传导紊乱和/或心室增大引起的心室激动平均方向偏移。平均电轴在额面进行评估(图3),需使用六个额面导联,评估方法有以下三种

(1)找出R波最大(正向R波)的导联(Ⅰ、Ⅱ、Ⅲ、aVR、aVL或aVF),此导联轴的正极指向即为平均电轴的大致方向。

(2)找出等电位QRS波所在的导联(Ⅰ、Ⅱ、Ⅲ、aVR、aVL或aVF,正向波与负向波大小一致),在六轴导联系统中找出与此导联垂直的导联,若该导联上的QRS波群主要为正向,则该导联的正极指向即为平均电轴的方向;若此导联轴上的QRS波群主要为负向,则该导联的负极指向为平均电轴的方向。若所有导联均为等电位,则额面无法确定电轴方向。

(3)选择任意两个标准肢导联,对这两个导联上的QRS波群振幅进行测量,在各自导联轴上作该位置的垂线交于一点,连结中点与该点,其角度即为平均电轴角度(图4)。

参考文献
[1] Richard W Nelson, C Guillermo Couto. Small Animal Internal Medicine. Ed 3. 2003, 12.
[2] Mike Martin. Small animal ECGs: an introductory guide. Ed 2.2007, 60.
[3] Michael S. Miller, Larry Patrick Tilley. Manual of Canine and Feline Cardiology. Ed 2. 1995, 47.
[4] Lawrence P. Tilley. Essentials of canine and Feline Electrocardiography. 1979, 2.

推荐小动物心电图专题的三篇文章——


犬猫心电图概论
小动物心电图基础——导联系统、心电图的形成及平均电轴
犬猫正常心电图判读
回到顶部